再聊电影《731》,731密室大逃杀之姜武越狱记
说什么导演能力不足,驾驭不了这么沉重的题材。还有姜武的演技有点浮夸,不太适合主演这部影片。还有塑造出来的女大佐,与历史事实不符。还有小男孩,本是变魔术跑江湖的,妆容却太过精致。
说什么导演能力不足,驾驭不了这么沉重的题材。还有姜武的演技有点浮夸,不太适合主演这部影片。还有塑造出来的女大佐,与历史事实不符。还有小男孩,本是变魔术跑江湖的,妆容却太过精致。
我们的抗战题材电影,千禧年以来也就《东京审判》《南京!南京!》《赛德克·巴莱》《金陵十三钗》《痞子戏子厨子》《八佰》等屈指可数的几部,真心不多。
一方面,它必须承担历史记忆的守护者角色,唤起观众对于民族过往的再认与铭记;另一方面,它又必须作为电影文本自立,在叙事逻辑、人物塑造与美学选择等层面经得起检验。
答案就是电影《731》确实是演绎了那段真实的历史,但电影《731》确实是电影,而不是真实的历史,更不是沉甸甸的历史证据。
周日,西安还下着小雨,吃完饭,闲来无事,最近有一部电影比较火,堪比过年时候上映的《哪吒2》,所以就去买了票,去电影院看看。看完电影《731》,我来说说一点感想吧!
2025年《731》预告刷屏时,弹幕清一色刷着同一句话:"打得过1988年的'童年阴影'吗?"。整整三代人,"731"三个数字钉进脑海的,依旧是那部让观众在录像厅里胆汁都吐出来的港产禁片——《黑太阳731》。不是新片不够狠,而是牟敦芾导演三十七年前泼在银幕上的
电影《731》自2025年9月18日全国院线上映以来,得到了网友的空前关注与极大的观影热潮。
关于这部电影的质量,用网友的话讲:就像是孩子为自己做了一顿饭,明明不好吃,你却不好意思说出来!
2025年让观众又爱又恨的影片,或许就是这部 《731》了。爱它是因为它揭露了七三一侵华日军的恶性,而“恨”它这是因为这么好的题材,导演却没有拍好。当然即便冲着这个题材,无数国人还是选择支持,这也使得《731》上映捷报连连,远超同期影片。
《黑太阳731》有点像纪录片的“展览式”叙事,通过日本少年兵的视角,将731部队的各种人体实验如冻伤实验、活体解剖、毒气实验等残酷场景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 。
上映前,该片在某售票平台“想看”人数高达455.47万,断层式领先其他影片。
731这部电影上映后,很快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价,好评不少,差评也不少。很多差评都说不如香港电影《黑太阳731》,于是,我找来看了一下,然后回过头再看《731》,感觉那些所谓的差评都是断章取义,没认真看电影的人发出的。
两个小时下来,连一根骨头都没啃到,反倒像吃了碗没放盐的拉面——淡得发慌。
1988年,一部《黑太阳731》如一道惊雷,在影坛炸响,也在无数观众心中种下了对那段黑暗历史的深刻恐惧与铭记。2025年,新片《731》上映,再度将731部队这一沉重的历史话题拉回大众视野。当这两部电影相遇,它们的差距在哪里?
《黑太阳731》采用了“展览式”叙事结构,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主角,而是将焦点集中在731部队的各种人体实验上,通过一系列独立的实验场景来推进剧情。影片以日本少年兵的视角展开,展示了他们如何被战争机器同化以及内心的挣扎,如少年兵石川在目睹小哑巴被活体解剖后信念
也许有人会说票房越高,说明看得人越多,差评数量自然就上来了。实则不然,要知道《哪吒2》上映几个月票房过百亿,好评数量达到了46万,差评也不过4000多条。但《731》才上映仅仅5天,差评率便如此高,属实罕见。
“731”,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而言都会着切肤之痛而又闻之色变的数字代码,它之所以被国人代代铭记,是因为这数字的背后所代表的是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,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铭记的国仇家恨。
9月18日,这部筹备11年、跨国取证的电影登陆全国影院。 首日排片占比高达70%,场次突破26万,刷新了中国影史单日场次纪录。 哈尔滨首映礼上,导演赵林山谈及创作过程数度哽咽,社交媒体一片“期待铭记历史”的呼声。
如果你是冲着铭记历史、接受教育的心态去看的,你会失望,电影的核心剧情更像是一部围绕个人求生的“越狱片”或者“大逃杀”,感觉套了个731的壳子,讲了个可能放在别的背景下也能成立的故事,这和很多人期待的严肃历史题材不太一样;
面对电影731的上映,争论的焦点就在电影对731部队残忍行径的揭露尺度。还有人举出当年的香港电影《黑太阳731》,认为黑太阳731的尺度大,更能体现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