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邪典!用“非人影像”记录罪行,这些电影为何必须被铭记?
有这么一批特殊的电影,没走花哨的叙事路子,也没刻意博眼球,却用足够震撼的画面和情节,把那段不敢忘、不能忘的黑暗历史,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有这么一批特殊的电影,没走花哨的叙事路子,也没刻意博眼球,却用足够震撼的画面和情节,把那段不敢忘、不能忘的黑暗历史,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在中国内地公映的作品中,有一批特殊的电影,以其惊人的拍摄难度和画面尺度,尝试还原那段黑暗历史。
我来看这部片子可不是为了跟风“爱国”,纯粹就是好奇,咱打小就知道731部队那点事,但了解得也不深,十多年前路过哈尔滨的时候,本来都打算去遗址看看了.
老实说,作为一个老家就住在731遗址对面的人,还是半个电影博主,看是一定要看的,但还是犹豫了很久,要反复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。
在1988年12月23日,中国上映了一部名为《黑太阳731》的电影。很多中国影迷将两部电影做出了对比。认为电影《731》对于731部队的罪行揭露,没有《黑太阳731》给中国观众的视觉冲击大。小编极为认同!
这片子不是“看个热闹”,它是拿命换来的血泪控诉书。导演牟敦芾,一个名字听着陌生得像路人甲的人,却干了件连好莱坞都不敢想的事:他把一段被刻意雪藏的历史,用近乎自虐的方式,硬生生拽到了阳光底下暴晒。他说过一句狠话:“如果观众看了不心痛,那我这部电影就是白拍。” 而
探讨了他投身于揭露731部队真相的坚定初衷,以及未能完整呈现黑太阳三部曲的遗憾命运,同时也初步谈及了他在电影《黑太阳731》筹备阶段搜集材料的种种艰险和坚持使用真实尸体的原因。
可是,作为一个人到中年的山东人,还是要有一点骨气的,这点骨气大抵就是在自己休息的时候,看一些自己想看的电影,写自己想写的文章。
以历史为主题的影片《731》在上映初期体验到高开低走的市场轨迹,讨论集中在三点宣传期望过高、叙事呈现近似纪录片、与同类作品对照后缺少吸引力。
少年班稚气未脱,初到东北,开始思念母亲/想起在中国战场战死的父亲兄长,表现当时日本兵源枯竭,在中国战场损失惨重;
一场秋雨后的西安,有人走进影院,带着对《哪吒2》般爆款的期待,却在两个小时后,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走了出来。这部电影就是《731》。它没有漫天神佛,没有炫目特效,却用一种近乎平静的方式,掀开了历史最狰狞的一角,引发了全网热议。很多人看完,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另
首日排片占三成半,第三天只剩两成,观众像集体踩了刹车,口碑的冷风从银幕缝里嗖嗖往外冒。
2025年9月18日,防空警报响彻全国的日子,电影《731》顶着“国家级礼遇”强势登陆院线——三大官媒同步安利,预售票房冲进年度前三,首日排片27.4万场刷新影史纪录。导演赵林山带着团队打磨十年的“史诗级反战巨制”,本该是今年最燃的爱国教育片,可谁能想到,观众
“九・一八” 的防空警报还在耳边回响,电影《731》就带着 “顶流配置” 登陆院线。455 万想看人数、三大官媒力推、27.4 万场首日排片 —— 这样的阵仗,连《长津湖》都要靠边站。上映 5 天狂揽 12 亿票房,数据亮眼到刺眼。
影片点评:看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,接着看了这部电影,把中国农民和日本农民(士兵)的性格背景都表现的如此得精辟,其实没有那些控制别人的人,互相残杀的人可以相处的很融洽,双方都是底层人民。为了更高的利益,但是我们又那么容易被洗脑和被控制。而整部影片的台词和表演,很姜
说什么导演能力不足,驾驭不了这么沉重的题材。还有姜武的演技有点浮夸,不太适合主演这部影片。还有塑造出来的女大佐,与历史事实不符。还有小男孩,本是变魔术跑江湖的,妆容却太过精致。
我们的抗战题材电影,千禧年以来也就《东京审判》《南京!南京!》《赛德克·巴莱》《金陵十三钗》《痞子戏子厨子》《八佰》等屈指可数的几部,真心不多。
一方面,它必须承担历史记忆的守护者角色,唤起观众对于民族过往的再认与铭记;另一方面,它又必须作为电影文本自立,在叙事逻辑、人物塑造与美学选择等层面经得起检验。
答案就是电影《731》确实是演绎了那段真实的历史,但电影《731》确实是电影,而不是真实的历史,更不是沉甸甸的历史证据。
周日,西安还下着小雨,吃完饭,闲来无事,最近有一部电影比较火,堪比过年时候上映的《哪吒2》,所以就去买了票,去电影院看看。看完电影《731》,我来说说一点感想吧!